学党史系列专题-向前进,石破天惊第一枪!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50人到9000多万人,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向前进,石破天惊第一枪!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毅然决定了3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组织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4省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南昌起义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3.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4.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秋 收 起 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枪声打响。时任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湖南浏阳文家市镇,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虽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道路,并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中国的革命时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